虎卫军阵容搭配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虎卫军阵容搭配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虎卫军阵容搭配插图

阵容组成:

曹操:唇枪舌战+刮骨疗毒

典韦:虎卫军+一力拒守

许诸:短兵相见+不辱使命

二、阵容分析:

1.缘分关系:

曹操、典韦、许诸可以很好的凑出虎卫神威缘分关系,对阵骑兵或枪兵时,使我军群体受到的兵刃伤害减少12%,这个免伤数值对于这套阵容来说可以算是非常的高了,所以这套阵容用来打蜀枪是最好的,但是骑兵本身就克制盾兵,这边还是不建议大家尝试打骑兵。

2.战法分析:

这套阵容的战法大部分都是比较好获得的A级战法,但是强度依旧非常之高,曹操唇枪舌战的利用可以很好的触发虎卫军的反击效果,而许诸带上短兵和不辱使命,战法发动的情况下,会有着高额的爆发输出,而一力拒守可以保证典韦的坦度,而且这套阵容的坦度和输出都是不错的,非常适合平民玩家搭配使用。

三国志战略版S3虎卫军阵容搭配推荐

三国志战略版S3赛季中出现了四个全新的战法,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就是虎卫军了,这个战法的特殊效果是主将受到攻击的时候副将可以对攻击者造成伤害,这个战法在游戏中有两种不同的阵容搭配方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感兴趣的话来一起了解下吧。

三国志战略版S3虎卫军阵容搭配推荐

虎卫爆头队:

首先自然就是爆头队了,这个队伍需要玩家拥有2个典韦才可以搭配出来,其中第一个典韦用来兑换兵种战法,第二个典韦则用来作为副将时间,在这个阵容中主将最好使用守而必固这个战法,而典韦则携带气凌三军和后发制人,另外一名副将则推荐大家使用暗潮涌动和骑虎难下,这样的阵容搭配可以快速击杀敌方主将。

许诸虎卫队:

而另一种就是许诸的虎卫队了,这个队伍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不用典韦,而采用其他的S盾兵适性武将,这个阵容中最关键的就是主将要抗住伤害,所以推荐大家使用曹仁或者曹操。如果是曹仁就携带魅惑和绝地反击,而曹操的话则可以携带唇枪舌战和刮骨疗毒。而兵书上也尽量以堆肉为主,其他的武将则多带一些输出。

三国志战略版S3虎卫军阵容搭配及实战心得攻略

三国志战略版S3虎卫军怎么玩?S3虎卫军阵容如何搭配?“虎卫军”是S3赛季非常强势套路,这个阵容在对战中的胜率还是很高的。下面分享一下三国志战略版S3虎卫军阵容搭配及实战心得,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许褚:不辱使命+暴敛四方

典韦:魅惑+气凌三军

曹操:虎卫军+暂避其锋(兵书如图示)

这队的输出点还是双核,典韦双反击,许褚也有反击。输出能力还是不俗的,唯一目前没有回复能力。还需要在调整下技能,最近打架胜率还算可观,S3的弓兵比较多。

所以盾兵还是很吃香的,这队还在测试中,目前没有太多S级战法给这队。

有兴趣的可以玩一下,1打1是没问题的,因为没回复,没有持久战斗能力。典韦要+点武力和统帅,比较吃红度。

三国志战略版虎卫军阵容怎么搭配

虎卫军阵法有着很强的效果,该效果能够在主将被敌方攻击的时候,副将就会自动对攻击的敌人进行攻击来减轻主将的压力。那么大伙们在进行阵容搭配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与两个典韦进行组合搭配,这样是为了在交战的时候第一个典韦可以进行交换兵种以及战法,同时而第二个典韦能够协助主将配合作战,以造成更高的伤害。

卫队搭配

如果小伙伴们没有典韦的话,也可以使用曹仁代替。使用曹仁的话需要玩家们带上魅惑以及绝地反击这两个战法,这两个战法能够在对战的时候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除此之外曹仁的绝地反击战法在释放的时候更是能够与许诸进行配合打出更高的输出。

三国志战略版虎卫军评测

三国志战略版手游中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虎卫军战术及搭配,也不知道虎卫军怎么玩,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三国志战略版虎卫军评测;

张绣反叛,典韦以一军之力抗之,并护以曹操逃脱;赤壁兵败,许褚率一方猛士保护曹操一路逃窜,最终突出赵云截杀之围;渡河一役,马超万军齐射,大败曹军,又是这一方骁勇之士以身挡剑,助曹操成功身退。而这支多次犯险,以身救主的精锐之师,便是闻名三国的虎卫军!

虎卫军(盾兵专属)战法特性:主将即将受到普攻时,提高副将的武力,并分别对攻击者造成兵刃伤害。若典韦或许褚统领,则自身统率提高。

适用兵种:盾兵

战法来源:事件战法兑换;

虎卫军是曹操直属的亲卫队,是魏国最强的攻击步兵,在游戏中以攻为守,扫清敌军,

主将与嘲讽援护技能搭配,将为有奇效。虎卫军历任两代统领,因此无论是典韦还是许褚,在统领虎卫军时都将舍生忘死,搭配阵容时,应当对副将保护主将这一概念反其道而行之,选用高武力的副将作为队伍的输出端而较能承伤的主将来作为辅助及承伤端。

好了,关于三国志战略版虎卫军评测虎卫军战术及搭配分析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下次再见。

好了,关于“虎卫军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虎卫军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